「因此,建築是困難的。也正因此,建築是有趣的。」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安藤忠雄表示。
安藤忠雄生涯回顧大展《挑戰—安藤忠雄展》(TADAO ANDO:ENDEAVORS),2017年由東京出發,歷經巴黎、米蘭、上海、北京,2022年抵達世界巡迴最終站台北,,從建築師早期作品到近期進行中的計畫,深入剖析建築巨擎安藤的建築哲學。

《挑戰—安藤忠雄展》展覽劃分為「空間的原型」、「城市的挑戰 」、「景觀的創造」、「與歷史對話 」4大主題,展出超過300件展品,涵括安藤忠雄自學時期環遊世界的旅行速寫、捕捉靈光乍現的設計手稿、創意凝聚的建築模型、留下永恆瞬間的眾多影片與攝影作品,及經典建築空間「光之教堂」1:1復刻再現,親身感受國際級建築大師充滿挑戰的傳奇人生。
1941年出生日本大阪的安藤忠雄(Tadao Ando)是當代最具影響力建築師之一。從未接受過科班訓練的他曾經擔任過職業拳擊手,基於對建築的狂熱,21歲時展開踏遍歐美非洲的自學之旅,透過吸納名家建築精華化為自身養分,化身「城市遊擊隊」披荊斬棘對抗體制,開闢出日本當代建築全新道路,更在1995年榮獲建築界諾貝爾獎的普立茲克建築獎。

安藤忠雄的作品以純粹幾何造型的清水混凝土型態深植人心,建築師長久追索的是去除一切修飾後,創造出能永存於人們內心深處的建築。「當建築邂逅大千世界的物象,因而喚起各種對話,才有訴諸人類靈魂的力量。如何使這些對話更為激烈、內容更加豐盛—由於每個計畫都有獨自的脈絡,所以答案不會只有一個。」
安藤忠雄把《挑戰—安藤忠雄展》作為迎戰「建築」的半世紀奮鬥紀錄。「展覽5年巡迴5座城市,最終站落腳在『對話之地』台灣,也是極具意義的巧合。希望本次展覽能成為大家重新思考建築原點的機會。」

空間的原型: 彙集安藤忠雄從1969年到90年代中期職業生涯前半段作品。早期住宅作品磨練而來的光、幾何學等幾個根源性主題,藏日本傳統空間概念「間」的城市建築手法,再到呼應場域脈絡建立新的關係、匠心獨具的地域主義建築,始終如一的設計理念貫穿在「住吉的長屋—東宅」、「水之教堂」、「六甲的集合住宅」等空間中,可以從中找到他延續至今的思想本質。本區更展出光之教堂等比例復刻作品,此建築以獨特空間量體與光線演繹的美感備受崇敬,安藤忠雄更自喻為自我思想層面的重大挑戰。
城市的挑戰 :70年代起透過小型住宅與商業建築,從草根開始向城市下戰帖;在90年代中期之後,安藤忠雄日益參與規模更大、更多元且具公眾性的計畫。此區亦展示安藤忠雄早期提出將故鄉大阪中之島作為一個大文化圈的「中之島計畫II」,建議最大限度地活用中之島的地理、文化潛力,保留地上原有的歷史景觀與綠意盎然的城市公園氛圍,將所有的新設施設至於地下來形成「基地多層化」,安藤忠雄在紙上構繪出的美好城市想像,亦是他永不放棄的夢想。

景觀的創造:涵蓋多重價值的概念,延伸至該地景與場域留存下來的集體記憶。無論是「真駒內瀧野陵園頭大佛」、「沃斯堡現代美術館」,安藤忠雄皆在用心讀取風景的內涵後,利用獨創的建築手法突顯特性,並賦予場域新的價值。長達30年的「直島計畫」更是這一建築手法最為廣泛的實踐。在這項宏偉計劃中,「地中美術館」、「倍樂生之家美術館」等作品如同生物繁衍般擴張,透過自然與風土、人類與藝術持續對話與累積孕育的永續發展動能,建築成為真正活著的場所,這座無名小島也躍為全球知名的藝術聖地。
與歷史對話:安藤忠雄將作品視為一種脈絡,強調自身存在僅是建築歷史的一部分。本區呈現他以修復歷史建築為主題的計畫。安藤忠雄向刻劃在歷史建築中的時間致敬,竭盡心力地將時光作為記憶留存,並嘗試在內部構築全新的當代空間,激發新舊之間的對話。展示他與法國企業家弗朗索瓦.皮諾合作「海關大樓」與2021年竣工「證券交易所」的私人美術館。建築師將建築本身蘊含的由古及今、連接時間的力量提煉而出,思考軌跡與修復的漫長過程都在展覽中鉅細靡遺地呈現面前。

本展落腳近百年歷史的松山菸草工廠的古蹟空間,場域也呼應著建築師長期強調立基當代回應歷史的建築理念,將當代建築大師的半世紀心血展出於此,期待能帶領觀眾感受建築與歷史承先啟後的對話。
對安藤忠雄來說,每個建築計畫有截然不同的背景與挑戰,如何透過建築誘發對話並與人們靈魂產生連結,正是他終身追索的目標。透過這個展覽,觀眾也可以重新開始思考安藤忠雄提出的叩問「何為建築?建築是為誰、為什麼而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