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館聽相聲享美食 三徑就荒沉浸五感體驗

為復刻失傳已久的茶館文化,三徑就荒Hermit’s Hut特邀相聲瓦舍創辦人馮翊綱、及時一修老師合演單段節目《餓了》,節目聚焦傳統菜系與飲食文化,經典呈現「在茶館裡說相聲」。

「三徑就荒,松菊猶存」的三徑就荒創辦人簡瑋婷Vicky師承謝小曼、沈武銘、白宜芳等茶界名師,邀請多年好友「泰和樓」的萬初杰攜手設宴,隆重推出絲瓜蝦仁湯包、鮮蝦蒸餃、牛肉捲餅等十餘道餐點,重現昔日人們在茶館中享受娛樂之際,也講究茶飲、美食的熱絡場景。

「這個年輕人做的麵點,有我小時候姥姥做給我吃的味道。」現代人在Live House吃飯喝酒、聯繫感情,過去人們有事沒事就愛上茶館,看戲聽書,說事暢聊,可能一待一整天就過去了,日常樂事不過如此。

《老殘遊記》作者劉鶚也愛拜訪茶館湊熱鬧,在書中寫下為了看說書節目,久久才能找到一處落腳,好不容易弄張凳勉強在人縫裡坐下,當年茶館文化座無虛席的盛況,跟今天人們上演唱會看表演幾乎是同樣激情與熱鬧。

「相聲本來是街頭藝術,進入茶館已經是精緻化了。」馮翊綱表示,《餓了》是相聲瓦舍新作「虎藍回鍋炒雞蛋」其中一段。1930,40年代,喜好相聲的老北京人催生出日日上演「相聲大會」,結合流傳千年茶文化,人們逗留茶館喝茶、聊天、聽故事。

簡瑋婷邀請相聲瓦舍演出,開啟當代茶館先例,希望人們在三徑就荒欣賞相聲演出的30分鐘內,能穿越古今、沉浸故事,體驗當時撼動集體人心的傳統表演技藝魅力不減。在縱情娛樂之餘,還能一邊品嘗來自泰和樓的美饌。

身為專業茶人與美食饕客,簡瑋婷對泰和樓有著極高評價,「我的外婆為山東人,非常會做麵點,好吃到我身邊的朋友、同學都搶著吃,外婆走後一直懷念家的味道,直到吃到泰和樓的麵點,才知道用心把每一道傳統工序做好,真的能復刻出家的味道。」

「不僅自己解了饞,往後我帶家中長輩去泰和樓吃飯,他們也對這裡的麵點做工與風味讚不絕口,在年輕後輩經營的餐廳裡,這些長輩能吃到他們那個年代,有感情、有溫度的食物,真的讓我非常感動。」

簡瑋婷希望每位來三徑就荒的賓客,都能享受到這份幸福感,泰和樓也將長期駐點茶館,呈現台灣茶融合中式麵點的精緻體驗。她從泰和樓眾多菜色中,嚴選出不過度油膩又有適當飽足感的中式麵點與茶相搭,例如招牌的絲瓜蝦仁湯包、鮮蝦蒸餃、香菇素蒸餃及牛肉大捲餅等。

泰和樓創辦人萬初杰為新店名店「山東小館」第三代,「回歸初衷,我其實想讓消費者體驗從小在家中就會吃到的麵點,這些東西其實很清爽好吃,不需要花費太高金額,就能吃得很飽很滿足。」

「我也想讓年輕世代重新認識中式麵點,所以把主力放在調味、食材與口感的創新上,讓年輕人接受並了解這些麵點的價值。」萬初杰為了復刻記憶中的味道,又能符合當代味覺審美下盡功夫,以調整或改良食材處理方式、比例及口感表現,不一味尋老,致力在傳統與創新中取得平衡。

開胃菜呈上乾煸四季豆、廣式牛肚與梅子苦瓜;蒸餃類有鮮蝦蒸餃、香菇素蒸餃;麵點類為小籠包、絲瓜蝦仁湯包、鮮蝦燒賣與牛肉大捲餅;甜點端上豆沙鍋餅。三徑就荒呈現茶飲則有凍頂烏龍、高山金萱、氣泡茶飲及最受台灣老少喜愛的珍珠奶茶。

今年三徑就荒也推出中秋禮盒,以優雅秋香綠色調烙上自然石材紋理,盒外裝飾以精緻的麂皮綁繩,大方氣派,每款茶皆符合該茶種的傳統工序及風味,搭配專屬茶卡,以系統方式帶領輕鬆泡出一壺好茶,完整享受茶湯的美好風味,感受最尊貴的禮遇。

三徑就荒攜手相聲瓦舍、泰和樓復刻茶館文化,以當代美學出發,承傳統而創新的精神,在現代絕美茶空間,再現相聲、台灣茶與中式麵點揉合的五感體驗,為飲茶體驗勾勒出深刻的食色印象。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