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家陳銳Ray與德國班貝格交響樂團Bamberg Symphony合作3場亞洲巡迴音樂會,由指揮家雅各胡薩Jakub Hrusa領軍,演出孟德爾頌及布魯赫的2首小提琴協奏曲,陳銳會在這次巡演完後,暫時將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封曲。

伊莉莎白小提琴大賽首獎得主陳銳表示,這兩首作品都跟隨他多年,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是他獲得曼紐因國際小提琴大賽首獎作品,過去被太多樂團指名,他希望這首樂曲可以放個5、6年再來演出。「我希望能夠繼續冒險,學習更多新的曲目,之後再回來演奏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一定會有不同的表現。」
陳銳認為,「樂曲像鏡子,這些不會變,會變的是我。我認為一首樂曲要演奏得好,需要生活的經驗,人生的歷練,也要有音樂的歷練,才會成長,把這份成長帶到樂曲中,就會有不同的收穫。我希望有時間、空間與這首樂曲保持距離,才會有更多收穫。」

此次陳銳將以1714年史特拉第瓦里名琴「海豚」(Dolphin)演奏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海豚曾由匈牙利小提琴大師約瑟夫姚阿幸(Joseph Joachim)擁有,前任使用者還有已故俄裔美籍小提琴大師海飛茲(Jascha Heifetz)及日本小提琴家諏訪內晶子,之後日本音樂基金會Nippon Music Foundation出資買下,去年11月陳銳才借到名琴。
陳銳表示,這把琴就像公主一樣,「一開始拿到的感覺就像是野馬,有點狂野,難以駕馭,我得想辦法融化她才能駕馭。」後來陳銳遇見貴人教他使用方法,就像是拿到鑰匙,打開新世界大門。「我在比利時遇見一位製弓師傅,他借給我一把用中提琴弓改造成小提琴弓,只差了4.5克,就可以差這麼多,感覺完全不一樣。」

由於對方並沒有要出售這把弓,於是陳銳開始調整拿弓方式,透過握弓加重運弓力道,讓弓與弦產生反應,改成比較深一點的拿法,就可以與海豚精采融合出聲音。「音樂家真的需要常常調整自己,這是一種挑戰。不管用什麼琴演奏,一定要保留自己的聲音。」陳銳表示,現在他的聲音變得比較直接、純粹。
陳銳指出,班貝格交響樂團的音樂特色是特殊醇厚偏暗,音色非常厚實具穿透力,「就像是頂級好茶一樣,喝起來自然而然地會滲透到身體的每個部位,班貝格交響樂團的聲音正是這樣子。」班貝格交響樂團還將演出1962年匈牙利作曲家李蓋替(Ligeti György)發表一首用100台節拍器演奏的《交響詩》,讓觀眾從繁雜的聲效中感受情緒隨節拍變化的行為藝術實驗作品。